四川广元:助农增收显担当 以工代赈暖民心

2023-06-10 318
摘要:四川广元市充分发挥“赈”的初心,精准谋划项目,创新实干,着力提升“赈”的实效,赋能乡村振兴,推动以工代赈高质量发展 高寒 近日,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歧坪镇和平村,以工代赈项目工地上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几十名群众有的挥锄刨土、有的搬石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2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80

四川广元市充分发挥“赈”的初心,精准谋划项目,创新实干,着力提升“赈”的实效,赋能乡村振兴,推动以工代赈高质量发展

高寒

近日,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歧坪镇和平村,以工代赈项目工地上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几十名群众有的挥锄刨土、有的搬石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2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800万元,预计吸纳当地群众362人务工就业,发放劳务报酬344万元,占了中央财政资金的43,人均收入近1万元。

这是近年来广元市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初心、解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一个生动缩影。

以工代赈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广元市地处四川盆周山区,是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区域,素有“川北门户”之称。近年来,在国家、省发展改革委指导下,广元市全面落实国家新时期以工代赈政策,始终把“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作为落脚点,聚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个重点,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广元以工代赈精神,精准谋划项目,首创“三级”审查方式;创新实干,着力提升“赈”的实效,赋能乡村振兴;强化全流程监管,保障群众就业增收,不断推动以工代赈高质量发展。

近期,笔者通过深入走访广元苍溪、剑阁等地,深刻地感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广元以工代赈精神,“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心谋发展”的斗志。

精准谋划项目

首创“三级”审查方式

以工代赈作为国家的一项农村扶持政策,对于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欠发达地区来说,通过该政策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解决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显得尤为必要。

在广元市,为了争取更多的以工代赈项目服务农村,当地十分注重项目前期的准备、指导、宣传等工作,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精准谋划项目,逐级申报筛选符合条件的项目。

和平村以工代赈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地整理504亩,及改建灌溉渠、山坪塘等。未来,这里将建成500余亩高标准粮油基地。

“苍溪是省级四星粮油园区,歧坪镇是苍溪规划的优质粮油产业区,和平村已于去年发展200余亩优质生态粮油产业园,效益明显,但规模不大,需进一步壮大。”站在田埂上,和平村村支书宋之说,在这样的背景下,该村早在一年前便积极谋划项目,希望通过项目把群众和产业紧密结合起来,让群众能就业增收还可致富。

在剑阁县木马镇共同村,务工群众正挥锄挖土平整路基。该工程是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任务项目,主要新(改)建道路5.2公里、整治山坪塘3口。项目总投资449.8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39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9.83万元。

“该项目能吸纳120多名当地群众就业;可发放劳务报酬130多万元,占了中央财政资金的33.62;可培训务工群众360余人次。”剑阁县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条道路一旦建成,可打通村组与高标准农业园之间的通道,为当地群众带来便利与实惠。

“去年秋天,村里就开始着手项目的前期准备,比如,在家务工人员的统计、听取群众意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共同村村支书李清学说,“做到群众有意愿、表格上有数字、村里能发展。”

该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打通共同村集中安置点与农业生产园区的产业连接道路,助推脆红李、生猪、土鸡等产业提质增效,盘活安置点周边闲置的500亩土地资源,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广元市高度重视项目的精准性,严格落实‘先有群众,后有项目’要求,靠前谋划一批符合国家政策、能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的好项目,并纳入项目储备库进行动态管理,同时强化指导督导,做优做实前期工作。”广元市以工代赈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以工代赈项目通过‘乡镇推选’‘县级筛选’‘市级初选’三级审查方式,择优选取参加省级遴选。”

据了解,广元市开展的以工代赈项目“乡镇推选”“县级筛选”“市级初选”三级审查方式遴选项目在四川省属于首创。这种工作方法要求项目前期工作详细精准、因地施策、有的放矢,从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筛选出更加符合条件的优质项目,更好地满足当地群众就业增收需求。

今年一季度,广元市通过市级遴选,向四川省推送24个以工代赈项目参加省级遴选,全部入围,争取到中央、省级以工代赈资金1.05亿元,较2022年增加1181万元,增长12.67。

着力提“赈”民生

赋能乡村振兴

广元市始终把以工代赈作为帮助群众就业增收的一项重要抓手,因时因势激活以工代赈的综合作用,充分发挥“赈”的实效,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民生工程促进乡村振兴。

在苍溪县和平村以工代赈项目中,预计吸纳的362名务工群众里涉及脱贫等重点群众240人,预计发放劳务报酬178万元。

“通过此项目,我们创新组织体系拓展就地就业群体,健全以脱贫、易地搬迁等四类重点群众为主的务工组织体系,培养一支涉农项目采用以工代赈方式的工程施工队伍。”宋之说,普工、杂工原则上由重点人群参与,以确保他们有较为稳定的收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工代赈,给群众带来的不仅仅是收入的增加,还有技能培训。

据苍溪县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务工群众就业技能培训主要采取“岗前、岗中、岗后”三个阶段,采取“课堂+现场”“集中培训+以工代训”“理论+实践”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包括支模、焊工等多种专业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就业能力。

据了解,苍溪县仅和平村以工代赈项目,预计超过400人将接受技能培训,务工群众可学到砖砌、支模、焊工等技能技术,拓宽群众就业渠道。

广元市不仅充分利用以工代赈专项发挥“赈”的实效,还通过推广以工代赈项目着力扩大“赈”的规模。

在市级重点工程剑阁县粮食仓储物流园区,作为推广以工代赈项目,该项目重点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群众、城镇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和技能培训问题。

据介绍,该项目实施以工代赈的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为土建施工、主体工程等,涉及投资1亿元,预计带动当地群众300人参与务工,发放劳务报酬1000余万元,开展技能培训1200余人次,务工群众可学到木工、水电安装等技能。

广元市以工代赈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以工代赈项目可为群众开展多层次多方面技能培训,激发群众就业增收内生动力,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广元市24个2022年以工代赈项目已吸纳2984名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逾2258万元,开展技能培训7000余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广元市十分注重发挥以工代赈综合作用,通过以工代赈促进乡村振兴。例如,苍溪县和平村以工代赈项目建成后,乡村环境将得到美化,产业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将推动优质粮油产业迅猛发展。依托项目区自然资源,该村将深度融合农文旅产业,打造集观光、休闲、娱乐、康养和精深加工有机结合的农旅新村,当地群众就业增收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强化流程监管

保障群众利益

“4月29日,技工5人、普工8人,60挖机2台、150挖机一台……”在剑阁县共同村以工代赈项目施工日志上,详细地记录着一天的务工人员数量、机械和原材料使用等情况。

“我自己也准备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用来记录每天的‘流水账’。”该项目理事长郭次春翻着笔记本,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钢笔字,“这些看起来是平凡琐事,实际上关系着项目的质量和务工群众的收入。”

作为村民自建项目,这个细节客观上反映出了基层干部群众对于以工代赈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还会对务工群众报酬及‘租购聘’即机械租用、原材料采购、技术人员聘用等在村委会进行7天公示。”李清学说,“要把以工代赈项目账本‘晒’在阳光下,让老百姓看得明明白白,这样我们心里也踏实。”

“全县项目认真落实以工代赈项目县级负责人制度,充分履行县级以工代赈项目负责人职责,指导村党支部召开支部会议,研究‘定人定岗定酬’和‘租购聘’方案,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公开公示。”剑阁县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监管。”

加强以工代赈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实则是打通以工代赈政策落实“最后一米”,从根本上保障群众利益。

据了解,为确保把以工代赈项目建成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保障群众利益,广元市强力推进以工代赈项目规范管理,强化项目全过程监督,全面落实以工代赈项目务工劳务报酬、岗前技能培训、务工以岗代训、特殊岗位设置、产业技能培训、折股量化分红、公益岗位安置、产业带动就业等8项赈济事项。

“我们严把劳务组织、报酬发放、竣工验收、绩效评估等重点环节,坚决维护群众利益,特别是涉及务工群众报酬,必须建立明晰的台账制度,必须通过‘一卡通’平台按月足额发放。”广元市以工代赈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针对项目村民自建“定人定岗定酬”“租购聘”“一卡通”劳务报酬发放工作进行全覆盖督导,进一步抓实以工代赈政策落地。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广元市实施以工代赈项目80个,总投资2.68亿元,组织5793名群众参与务工,已发放劳务报酬3877.91万元。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项目984个,总投资9.33亿元,组织20913名群众参与务工,已发放劳务报酬12098.65万元;重点工程实施以工代赈项目48个,组织4344名群众参与务工,已发放劳务报酬8886.96万元。

相关评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以工代赈,从古有之,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来扶助贫困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优点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工代赈工程建设,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和因灾需救助的人口,他们可能年龄偏大,劳动技能比较低,在劳动力市场上并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如果只是发他一点钱,那么钱用完了他还会继续面临同样的困难。优点二: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可以让他进入就业市场,特别是很多项目建设,还兼有培训的职能,不仅使他能够获得当期的劳动收益,在工作中学习,还可以在劳动中得到培训,提高他的劳动技能,增强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能力。学到本事以后,也可以运用到其他项目中,使他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进入劳动力市场,为他长期获得收入提供有力支撑。



推荐文章